世界今日报丨把握中国市场机遇 外企对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来源:人民日报 2023-06-18 05:35:28

近年来,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开放的创新环境和不断提升的科技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深与中国企业、高校和创新平台的资源对接,不仅推动了中国本土研发成果不断走向全球,也坚定了这些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不断提升本土科技创新能力


(相关资料图)

在达能中国开放科研中心大厅的屏幕上,蓝色菌群影像不时变动。随着脚步移动,地板上的关键营养素被触发,屏幕上的肠道微环境会发生相应变化,直观地模拟营养素对肠道及菌群产生的影响。科研中心里,诸如此类大大小小的数字互动科普设备随处可见,为参观者带来满满的趣味性与创新体验。

法国达能集团主要进行专业特殊营养、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饮用水和饮料等产品生产研发,业务遍及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达能中国开放科研中心在上海揭牌,目前拥有超百名营养、食品安全质量、数字创新等领域的科研人员。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达能中国开放科研中心将实验室与多媒体教室结合,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为产品改进收集反馈。实验室模拟了产品使用的真实场景,工作人员邀请消费者在其中试用最新产品,并根据其反馈实时改进。消费者还能在实验室里参与包装开发,通过3D打印机生成产品新包装等。

据达能中国开放科研中心相关负责人格雷戈·沃德介绍,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科研中心共开展了20多项本土研究,发表38篇论文和报告,申请了12项专利,涉及母乳、肠道功能和免疫等多个健康领域。他们还与30多个组织开展前沿科学技术合作,创新开发上线了200多种与健康相关的数字化工具及服务,例如通过输入日常饮食来监测营养摄入的膳食小助手等,让消费者在手机上就能了解自身健康状况。

5月25日,达能中国开放科研中心被上海浦东新区授予“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称号。沃德认为,浦东新区推出的“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计划对科技创新进行有力的鼓励和扶持,是中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达能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各级政府在鼓励科研投资、优化创新生态方面做出的努力。”他说。

“中国高质量的开放环境、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氛围和完备的科研生态系统成就了达能中国开放科研中心的累累硕果。一系列推动创新、鼓励投资的政策也让我们备受鼓舞。未来,我们将继续把更多资源引入中国,不断提升本土科研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现作出贡献。”沃德说。

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创新产品

在凯米拉化学研究(上海)有限公司亚洲技术研发中心内,各类制浆造纸和水处理设备一应俱全。将污水注入烧杯内,经过絮凝沉淀、高级氧化等工序处理,即可达到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标准或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标准。

凯米拉集团总部位于芬兰,是一家为水密集型行业提供可持续化学解决方案的知名企业,在全球拥有约5000名员工。早在2008年,凯米拉就在上海设立了亚洲技术研发中心,进行制浆及造纸化学品、水处理化学品及专业阻隔涂层产品的研发生产。此后,该研发中心又进行了两次扩建,专注于开发新一代产品和工艺。

“自凯米拉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以来,我们在亚太地区的业务显著增长。尤其是过去10年,我们的营收增长超过两倍。”凯米拉亚太地区研发总监肖兰表示,近年来,中国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凯米拉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中国市场对可持续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提高了研发能力,帮助客户在快速发展、注重成本效益和环境保护的中国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肖兰说。

2021年,凯米拉在上海成立新的亚太研发中心。中心按照行业最高的环境标准建造,推动开发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产品。凯米拉首席技术官马修·皮克斯顿介绍,目前,亚太研发中心与凯米拉在南京、兖州等地的生产基地密切合作,形成采购原材料、开发生产工艺和制造最终产品协同发展的格局。

去年下半年,亚太研发中心推出新一代低磷和无磷漂白稳定剂,大幅度降低废水排放中的磷含量,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及使用寿命。产品推出后迅速获得客户认可,预计今年该产品销售额将超过3000万元。

“中国不仅拥有潜力巨大的市场,也拥有产业门类齐全的制造产业,以及大量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皮克斯顿表示,作为凯米拉全球研发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亚太研发中心将为全球市场带来更多创新产品。“相信中国不断壮大的市场和开放的创新环境,将为凯米拉提供更多客户,也将为全球产业技术研发提供更强动力。”他说。

对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强生医疗科技中国研发中心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中心内各类实验室宽阔明亮,数百名研发人员各司其职,进行制药和医疗科技产品的研发创新。

“中国是强生公司在美国之外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研发中心的市场,从早期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各大业务都设有研发中心或研发部门。”强生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宋为群表示,中国开放的创新环境,为企业自主研发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自2011年成立以来,研发中心和产业园内的工厂紧密协同,不断加速创新成果在本地的转化。

据介绍,强生中国研发中心首次在全球实现同时拥有骨科和外科的多品牌产品研发能力,其自主研发的缝线类产品已经过多次迭代,增强了韧性和可吸收性,能够满足肠胃手术等多个场景的使用需求。利用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独特优势,中心还创新研发了3D打印髋关节置换手术用工具截骨板,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和耐用性。2019年,强生还在上海建立一站式合作创新平台,为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再生医药和基因治疗等众多领域的初创企业提供企业孵化和早期研发支持,希望形成研发聚集效应,推出更多创新产品。

目前,强生正在推动在华本土研发医疗机器人和3D打印类产品。“中国数字化发展势头澎湃,为数字科技引领的医疗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随着中国‘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加快数字化发展作出明确部署,人工智能和云计算为医疗领域的发展创造出更多机遇。”宋为群表示,强生将利用这一趋势,推动骨科机器人、光学影像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数字医疗等领域取得的研发成果。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强生进入中国也已近40年。“强生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见证者和受益者。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中国市场持续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宋为群表示,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让强生对深耕中国市场充满信心。“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中国在强生全球研发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打造全球汽车产业创新枢纽

走进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中国研发技术中心,浓浓的科技感扑面而来。实验室内,工程师正在对一辆电动汽车做整体声学性能测试。在车底轮毂设备的带动下,车辆时速可达260公里,能够满足各类测试需求。

2005年首款中国国产车型投产后,奔驰集团就开始推进在华本土研发和生产。近年来,随着集团在中国市场投资不断加大,本土研发规模也随之进一步扩大。2021年,奔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在北京正式投入运营,旨在加速奔驰旗下新车型本土化研发和生产。2022年,奔驰集团又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聚焦智能互联、自动驾驶、软件及硬件开发和大数据等。

据奔驰集团相关负责人唐仕凯介绍,奔驰在中国拥有除德国外最全面的研发中心,其在全球研发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到今年底,北京和上海两大研发中心的研究人员规模将达到2000人。其中,北京的研发技术中心是集团未来研发活动的主要基地。该中心集合了研究、工程开发、模拟和道路测试等各方面力量,为奔驰新一代电动汽车提供了最真实的测试环境。

“中国是奔驰最大的单一市场、高端制造基地和技术创新核心策源地之一,更是引领科技创新的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奔驰集团首席运营官薛夫铭表示,集团正全力推进纯电动车型产品阵容计划,预计到2039年新车产品在研发、生产、电池回收等环节全部实现碳中和。中国研发团队在数字化、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尖端算法等电动汽车的前沿科技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科技创新活力源源不断,取得了全球领先的技术突破,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中国科创企业和研究机构深化合作,已成为我们在华实现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唐仕凯表示,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包括奔驰在内的跨国企业不断创造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对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的长期发展充满信心。未来,奔驰将继续深化在华研发布局,助力中国打造全球汽车产业创新枢纽。”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关键词:

为你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起点家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